| 繁體 | 加入收藏 |
我要当作家 我要当编剧
第106章 茶宴

作者:饶歌 字数:2034 字


姜润比去旁家串门多了一丝愉悦。

毕竟去的是王家,也就是王少夫人的婆婆王夫人邀请的茶宴。

难得的是荆夫人也同意了,朝堂整治下,荆府难免被人越发紧迫地关注着,荆夫人迎难而上,反而不畏惧别人的眼光。

仅仅这一点,姜润自叹不如。

只好穿了一身体面的着装,带了送与王少夫人的小礼。

这一次,没交李夫人,可能是最近她正在圈养总是想飞的暮烟吧,听说暮烟有一次差点离家出走,要翻墙了,说是自己再绣花眼睛都要瞎了。

没有人过寿,也没有人婚丧嫁娶,就是一场普通而盛大的茶宴。

到了之后,便听其他的夫人们谈论着,王夫人请了时下最有名的一家戏班子,一边喝茶,一边清谈,一边看戏,不可谓不是盛待来客。

王夫人自然早早迎了上来,一旁还有王少夫人,池大奶奶,贾夫人,谈夫人,池二奶奶,桂夫人等等,都是些熟人。

依旧循着上次的例子,辈份长的安排在一桌,王夫人,荆夫人,贾夫人几个坐一桌,她们的位置也最好,正对着戏班子的台子,距离正好,声音适中,观摩的位置也适中。

隔着一个帘子,第二个好位置就是姜润这一桌了,坐着王少夫人,池大奶奶,池二奶奶,谈夫人,桂夫人。

刚开始自然要问问前不久盛安的好事儿了。

王少夫人见人热情,先是拉了拉姜润的手,坐在她旁边,然后扭头问池大奶奶:“你们家池湘在丹阳仙域如何了?是不是还没咱们盛安好啊!”

谈夫人也是个话多的,见气氛正好:“王少夫人,您这话可是厚待了咱们盛安,薄待了池湘的婆家啊!虽说都是娘家好,但也不能厚此薄彼啊!”

这谈夫人有个儿子,也快要说亲了,就着这个话题顺着开了玩笑。

池大奶奶自然没有嘴上吃亏的,翻了个善良的白眼:“我闺女儿信刚刚寄来,说是婆家的人对她好着呢,我女婿也是人中龙凤。”

王少夫人则拉着姜润的手,问:“少夫人,您这好几日没出门了吧!在家里养蚕呢!”

这仍旧是一个俗礼,每年都有那么十几天,但凡是家庭和睦的,妇人们都要在家里养蚕,是为了好的寓意,也为了好的丰收。

不管是高门贵族,还是平头百姓,没有不养蚕的。

姜润笑了笑:“没有养蚕,倒是给你做了一个小玩意儿。”

少夫人一笑,其他人这才笑了起来,若是不熟的人,也不敢同她开这个玩笑。

让小菊把荷包打开,露出了一个白玉的小兔子:“是你的生肖!”

倒不是全是姜润做的,她只是刚开始做了一个大致的形状,后续还是交给了专门的人去修饰。

王少夫人果然喜笑颜开,往前凑了凑,亲了姜润一口:“我就不说谢谢了,免得生分了。”

姜润抿嘴笑。

池大奶奶却是不依了:“少夫人,你这可太偏心了,怎么只有她李兰芝的,您却忘记了我们这些个同桌好友啊!”

池大奶奶比姜润年长,也就用了平辈的话,说起来的声音也是格外娇媚,但是不让人生厌,反而很自在。

见少夫人一直都笑笑,倒是很喜欢听的样子。

池大奶奶继续道:“您和李兰芝什么时候结下的交情啊!我们怎么不知道。”

她们自然不知道了,这还是当初王少夫人出于无奈,才冲动之下找了姜润的。

却没想到有了这样的好结果。

本来,退一万步讲,她和当时的姜润并不相熟,对方若是不肯帮忙,也懒得听她倒苦水,最起码也要求一求她,让她同将军说一声,好歹限制一下公公。

身份上的差别,有时候很细微,就是明显的,尤其是和相公这么些年,也就听他夸过将军一个人。

未成想,两人竟然成了这么默契相投的朋友,说话也都是默契的,偶尔还会让婢子互相送了东西来。

幸好,王夫人是很乐意的,以忘高傲的婆婆总是不愿意,喜欢交友的她找朋友的。

“你想知道啊?”王少夫人捏了捏姜润的手。

姜润接收到了,就拿了一杯茶,假装喝茶。

池大奶奶连忙道:“是啊,可不是想知道。”

王少夫人摇着头叹息了一声,望着池大奶奶笑:“偏偏不告诉你。”

其他人纷纷小吗王少夫人滑头。

在场的一桌子,年纪最小的就是姜润,王少夫人,和池二奶奶了。

不过,池二奶奶是个痴人,不怎么交际,也是同大嫂一起,才自在些。

等到池大奶奶去了小屋换一身衣裳,姜润才有空同她说话:“你的话本可看完了?”

其实,说池二奶奶是一个痴人,倒不是执迷于读圣贤书,而是喜欢看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,很是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。

这让姜润在她身上看见了自己,小时候坐在秋千上,一边慢悠悠地摇晃,一边晒着小太阳,一边看着话本。

池二奶奶笑得依旧腼腆:“少夫人说笑我呢。”

姜润见她话少,就不再打趣。

一场茶宴的时间自然短一些,比不得吃了午饭。

大约两个时辰的时间,姜润就随着荆夫人回了府。

见她喜笑颜开的模样,又用一种别样的目光盯了姜润一眼。

姜润莫名觉得慎得慌。

知道夜里,荆侯爷,夫君和荆兰礼都回府之后,姜润才明白荆夫人微笑的含义。

因为夫君反对侯爷月内称帝的想法,然后被一些支持荆兰礼的臣子以及谋士的引诱下。

荆侯爷当即大怒,认为荆烽有消极态度,不再适合担当任何职位,就一把拉下了他的一切官职。

让夫君“卸甲归田”,在家反省,什么时候反省好了,什么时候再官复原职。

其实,这自然是荆侯爷一时冲动的决定,然而他已经急不可耐了,已经开始布置,准备把杨琦给拉下来。

荆侯爷的书房里灯火通明,一群谋士们正在商讨如何光明正大地让侯爷开辟新一番天地。

而海棠院里,则黑灯瞎火。

姜润皱眉:“把灯点起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