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繁體 | 加入收藏 |
我要当作家 我要当编剧
第八百八十五章错综复杂

作者:鸿羽 字数:3015 字


白衣人怅然了片刻,接着说:“当我来到京城后,我才知道,事情有变了。因为举荐我的人入狱了,我也无端受到了牵连。我差一点就被抓了起来。”

“到底,你没有被抓起来。我记得我遇见你的时候,你整个人的状态还很好。”瑶之仪说,“是谁救了你?”

白衣人沉默不言。瑶之仪想了想,说:“我知道了,是襄阳王,对不对?”

“你分析的很对,救我的人是襄阳王。襄阳王说,他那次进京,只是给皇上祝寿,在给万岁祝寿后,襄阳王在京师里闲逛了一天,也就是他这个不经意的决定,救了我的性命。”

“举荐你的人是谁?为什么会入狱?”瑶光问。

“这就要关系到当时的朝廷纠纷了。众所周知,哲宗皇帝是没有子嗣。因此,下面的大臣都相互举荐自己看中的人为太子。当时,那个人之所以要保举我最未来太子的讲师,也是出于这个目的考虑。”

“后来,徽宗亲政后,就把保举我的那个人给抓起来了。”白衣人说,“你们说说,当时那种情况,我能够去找她们母子吗?虽然,我也知道,她们母子在财主的家里一定会吃了好多苦,可就算吃再多的苦,也总比跟着我丢了性命好。”

“在遇到之仪兄之前,我简直就是丧家之犬。”白衣人看着瑶之仪说。

“你这么说我就不懂了。既然徽宗皇帝抓捕了举荐你的那个人。为什么你后来又和我一起参加了考试?”瑶之仪问。

“因为东坡兄的一句话。东坡兄说我朝的皇帝,从来都是胸襟广大,善待文人。再说,那件事情已经过去一两年了,我心里也是存在着一丝的侥幸。我想,如果我能考上,就可以给我的妻儿谋取一个很好的生活。我不能一直要她们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啊。”

白衣人眼望着天空,不言语了。瑶光看了白衣人一眼,能从他看似平静的脸上看出白衣人内心的颤动。

瞬间,瑶光对白衣人的印象有所改变了。因为瑶光认为,一个内心还在颤动的人是说明还心里还保存着良知。而一个有良知的人又坏到哪里去啊?

“她们母子并不知道的你的这些苦衷,不然就不会临死前还嫉恨你了。”瑶光如实的说。

白衣人缓缓的举起手中手帕,说:“这是我送给她的唯一的东西。她是那么的优秀,她本应有着更好的归宿。跟了我之后,她受了很多的委屈。可是,她依然对我不离不弃。对于她的这份情,我不知道该去怎么面对。”

“当年,我若是知道我的命运会如此的坎坷,我就不去接触她了。我不想让一个美丽圣洁的人因我而坠入污泥。”白衣人眼睛里泛着泪光,“我依稀的记得,那天晚上,在财主府外的小溪边,对着朗朗明月,我怅惘人生的不公的时候,在我身后所出现的那句沉重的叹息。那一刻,我的心不再是孤独了,尽管我还没有转身,我还不知道站在我身后的是个怎样的人,可我已经把自己的心和她绑在了一起。”

“后来,我想,人和人之间真的是需要缘分。而每个人并不知道这个缘分何时才能到来。当它到来了,每个人都经受不住它的诱惑。”

“我一直认为,那次的转身,是我这辈子所做的最美好的事情,我所能发现的,也是最美好的期待。她静静的站在我身后,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形容她。或许,任何词语都无法确切的形容她的那份安静和哀愁。”

“她并不是美丽的女人,如果美丽只是明艳照人,美丽只是沉鱼落雁,她离闭月羞花还有一段的距离。可是,这并不妨碍我用仙子这个词形容她。在我心中,她就是独一无二,无可替代的仙子。”

“当时,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想着要给她朗诵一首诗了。当我朗诵了这首诗后,我觉得,这是我们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。”

“芙蓉只为红颜醉,莫道西风不销,魂。”

“就这么一句诗,拉近了我们两个人的距离。后面的事情都很顺其自然了。我以为,她在认识我之前,生活是很平静的,是波澜不惊的,直到她告诉我财主老爷怎么凌,辱了她,我才知道,她所受到的苦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。也就从她告诉我那件事情开始,我就下定决心,我一定要好好的保护她,不让她受一点委屈。”

“当时,她哭了。月光中,她的泪水很晶莹,我的心都要碎了。于是,很自然的,我从身上拿出一块手帕,擦了擦她眼中的泪水。她一手拉着我的手,眼睛温柔的望着我,轻轻的说:‘不要离开我,好吗?’我用手轻抚着她的额头,说:“我不会离开你。”随后,我就把手帕给了她。”

故事讲完了,白衣人重重了叹了口气。像是卸掉了身上背负的重重包袱。的确,没有人明白他心里所肩负的重量。这么多年,或者说,认识她以后的大半辈子,他都是为了她而努力,而奋斗。

当时,当他得知皇帝亲笔御批,让他有生之年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后,他的心都快要碎了。像他这种被人冠以才子的人,计算是心碎也不会表现出了。

“好啊,朝廷不要我们,我们倒是落得逍遥自在了。”顾长亭说。

他们四个人,就数顾长亭最有魏晋气度了。

听了顾长亭的话,瑶之仪侧目看了顾长亭一眼,沉吟说:“当今朝局,不再是我等所期望的仁宗之时了,与其和他们这些人虚与委蛇,倒不如放浪天地之间,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。”

就这样,四个人结伴而行,离开了京师。

在离开京师的时候,苏东坡写了一篇文章,文章的大致内容是说朝局昏暗,奸臣当道,正直之人,远离是否。四人结伴,遨游于天下。

论其才华,其他三人加起来也不如苏东坡一个人。只是,苏东坡在写那篇文章的时候,提及了三人的姓名。大宋朝人便把他们四人联合在一起了,称之为“大宋四大才子”。对于这个称谓,瑶之仪从一开始就很反感,瑶之仪有自知之明,他知道自己才华只能给苏东坡提鞋。只是,顾长亭和周怡理两个人默然承认了。瑶之仪想,自己若是跳出来说,无疑是打了其他两个人的脸。所以,瑶之仪顾忌其他两个人的脸面,没有说。

四人一块,游山玩水,倒也是不亦乐乎。那一日,到了黑竹瑶,遇到了一场屠杀,瑶之仪救了一个孩子,他们的好日子也算是到头了。

尤其是在铁山,若不是最后时分,谢无为的横空出现,他们四个就要死于非命了。离开铁山,周怡理离开了他们三个人,周怡理并没有说什么,瑶之仪明白周怡理的心情。当然,对于周怡理的离开,瑶之仪也没有说什么。是自己救了那个孩子,给其他人带来了灾难。现在,周怡理不想冒险了,瑶之仪又能说什么啊。

周怡理离开后不久,襄阳王就着到了他。当天晚上,周怡理和襄阳王进行了彻夜的长谈。长谈的结果是周怡理决定跟着襄阳王了。

于是,这么多年下来,周怡理为襄阳王没少出谋划策。包括瑶之仪的这次牢狱之灾。

在瑶光进京赶考之前,周怡理就已经打听清楚了,在王振坊的家中,有一本《苏东坡诗集》,并且,对于诗集里面的内容,周怡理也是倒背如流了。周怡理经过三天三夜的排查,找出其中有一首诗可以作为反诗,告苏东坡谋反。

周怡理之所以拿苏东坡开刀,目的不是整治苏东坡,而是整治宋徽宗。苏东坡在整个大宋朝的威望已经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。如果,宋徽宗在这个时候宣布苏东坡的诗集中有谋反之言,大宋朝的臣民们一定会认为宋徽宗是个昏君。

当人们的言论达到一定的程度时,就会激起民变。襄阳王也好趁着民变,然后借助金国人的兵力,起兵造反,一举拿下京师。

所以,周怡理的计划分做了两步,一步是取得《苏东坡诗集》,激起民变。本来,周怡理认为这一步棋很难走,因为周怡理知道王振坊的为人,就算是杀了王振坊,他也不会交出文集。事也凑巧,王振坊不能的感觉到,《苏东坡文集》在自己手中并不安全,当他知道瑶光是瑶之仪的儿子后,王振坊的第一想法就是让瑶光把文集拿走,交给瑶之仪。瑶之仪是远离朝堂,不问朝局的人,王振坊认为,文集放在瑶之仪哪里很是安全。

只是,王振坊设想到了过程,但没有想到瑶光在回家路上遇到了这么多的事情。

周怡理计划的第二步就是让襄阳王联合金人,当大宋朝内部发生民变的时候,金国趁机入侵,内忧外患中,襄阳王在趁机而动,一举定可夺去天下。